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何時不該讓狗兒進行社會化-下篇
(When You Should NOT Socialize Your Dog – Part 2)
原文出處:http://blog.caninesinaction.com/2012/09/when-you-should-not-socialize-your-dog-part-2/
作者:KPA響片訓練師Laura VanArendonk Baugh 寫於2012/9/10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原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譯文現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上篇談到如何避免幼犬社會化產生問題,但是當你養的是成犬,無論你是進行社會化時出了些差錯或把牠帶回家時已有社會化不佳的背景,問題已經存在了,還有希望嗎?
是的,當然還有希望!不過,這是「社會化」易出錯的地方。
誤解
我接到很多如下的電話:
飼主:「嗨,我想報名課程。」
訓練師:「太好了!你對團體班或個人班有興趣呢?」
飼主:「我們想上團體班,我們想要社會化。」
附註:這句話對專業訓練師而言是最被毒害的訊號之一,它可能代表飼主盡心竭力地設法去做對的事,或者代表飼主不願面對,很可能頑抗任何訓練。
訓練師:「是,社會化很重要…你可以確切告訴我你想上什麼嗎?」
飼主:「牠只是需要習慣其他的狗。」
訓練師:「牠目前遇到狗會如何?」
飼主:「牠暴衝得厲害,吠叫,跳撲,不聽話,有時牠的毛豎起來,所以我們知道牠需要社會化。」
訓練師:「好,牠聽來相當激動?這麼好了,我們上一堂個人班。。。」
飼主:「噢,不行,我們不想要個人班,牠在家很棒,牠需要學習和狗相處。」
事實
是的,這隻狗需要學習與狗相處,但是牠在團體班裡大概不太能學到這一點。
當狗出現極度激動的反應,無論是對其他狗,人或任何事物,牠這時已激動得無法清楚思考、處理資訊或保留這時的知識供日後使用,簡而言之,這隻狗將無法學習,如果我讓牠進入團體班,我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更別提冒著讓其他狗留下不良社會化經驗的風險)。
對於激動的「友善」狗狗(「牠只是想打招呼!」)和激動的「攻擊性」狗狗也是一樣的。想像一隻過度友善的狗狗,用力暴衝,大口喘著氣或把自己勒得上氣不接下氣地咳著,死盯著那隻牠想做朋友的新狗狗,而在對方的觀點,這可能看來極具攻擊性或獵殺性,常引起極為防禦性的反應,即使你家過度興奮的狗狗基本上是友善的,讓牠處於其他狗狗很可能對牠動怒的情境,對牠的社會化不會有幫助。
在心智依然能夠思考時才能發生學習,所以我們需要在狗狗還未激動時開始教導牠新的行為,這沒法在同一房間裡有其他五隻陌生狗狗的情況下發生。
所以你的訓練師會建議上一堂個人班,讓狗狗開始學習以新的方式與環境及飼主互動,最重要的是,牠將學習如何中斷自己的激動情緒(我的作法是利用墊子制約一個放鬆的反應,但也有其他作法),然後我們再教牠在見到刺激(其他狗、人等等)出現時選擇放鬆。
這些技巧必須先經過學習才能實際運用,這看來相當明顯,但是我們太常看到人們利用肢體控制太過興奮的狗狗,同時設法指示或粗暴地強迫牠們進入學習狀態,這現象太令人不解。
我最近有位不想浪費時間上基本課程的客戶,第一堂課就想要處於刺激出現的情境,我向他解釋這等同要一名剛學開車的學生開上高速公路,然後再設法解釋換檔、變換轉彎燈號和左右踏板代表什麼,你需要在壓力之下表現這些技巧,所以你必須在面對壓力之前就學習到這些技巧。
錯誤的情境
但是事實不然,相反地,善意的飼主常認為自己是做正確的事,他們讓自己的狗(和其他人犬)處於不公平的情境,有時甚至處於危險的情境。
這種情形在哪裡最常發生?
§ 熱門的散步/跑步/自行車步道
§ 狗公園
§ 寵物展,巿集
§ 社區活動
請注意:這些地點違反了上篇提到的一些良好社會化進行要點:狗狗沒有逃脫路線,而且牠無法自己選擇離開或回來,此外,多數人不會在自家狗狗無法面對時就中途離開步道或到了街頭巿集二十分鐘後就回家,所以狗狗持續接觸刺激,變得越來越激動,到後來牠變得非常確定自己應該出現這些反應。
有位飼主告訴我,他曾帶自家年輕狗狗去參加某個狗狗活動,牠對於許多狗狗的接近出現極糟的反應,飼主不想讓牠得逞而留下來,直到牠累得不再反應,看來似乎放棄了這種不合群的行為,問題解決了!可是,在經過五年之後,牠依然對狗出現極危險的攻擊行為,那次經驗留下了極度極度深刻的印象。
參加社區活動的人並沒有自願參與治療問題狗狗,他們來的目的是享受社交樂趣,把緊迫狗狗帶到他們身旁不但無助狗狗也無法增加他們的樂趣,它至多只會讓大眾確認他們認為狗狗常帶來問題,應該禁止到公共場合的看法,最糟的話可能讓那隻狗產生更多問題,也讓其他人犬處於危險。
我曾在某次娛樂活動中見到一隻狗,牠的飼主剛把這隻年輕成犬帶回家,想要讓牠社會化,因為牠從未出過牠的舊環境,所以他們把狗狗帶到一個有幾百人參加的一小時活動,那隻狗嚇得呆若木雞,牠沒有獲得社會化,而是學習到世界的確很可怕!飼主的觀察:「可是牠沒有吠叫。」所以他們以為這很有效,不對!牠是那種因緊迫而減少活動的狗狗(見上篇結尾)而且問題只會變得更糟(他們選擇再次帶狗狗回到現場才能讓牠學習,這令人心碎。)
如果你家狗狗需要離開,但你不願這麼做,你就不要帶牠同行。就是這樣,沒有別的作法。如果你的狗太過激動,無法恢復,你的訓練還不適合這個情境,而且你必須在製造出更多問題之前就喊停。不必多說,沒有討論的餘地。
雖然我是響片訓練師,我尋求正向的作法,也全心宣揚非暴力的解決方法,我正迅速接近到某個極限,如果有飼主告訴我他要刻意讓狗狗處於無法應對的情境,讓牠「改善社會化」,讓我再度必須介入去阻止狗狗打架或小朋友被咬,我會需要保釋金和律師的機會相當高。
怎麼做呢?
首先,以情境配合狗狗目前的技巧。這隻狗狗是否曾出外旅行或參加過群眾活動呢?如果沒有,那麼參加街頭巿集,踩在首次接觸的柏油地面,看到一千人,幾十個食物攤子,其他(可能緊迫)的狗狗或聽到車展震耳的引擎聲可能不會是好的活動選擇,不如從鄰居的院子聚餐開始,你可以讓狗狗認識數量較少的人們,在牠有段開心時光後就送牠回家?
當我帶狗狗出去社會化,尤其當我知道這對牠很挑戰的話,我會確保自己的行程除了牠沒有別的。如果你真的必須逛遍整個展場的古董攤位才回家,不要帶狗去。如果持續跑步比起讓你的狗在近身遇見自行車之後有時間自我評估及放鬆更重要的話,不要帶牠去跑步。(這不代表你永遠不能帶著牠去跑,它只意謂你跑步時有時必須願意把牠的訓練放在優先,這樣日後多年才能有個很棒的跑步同伴。)
或者,我可以待較久的時間,但必要時有個讓牠撤退的選項。例如我的車對於已受過訓練、可在籠內自在放鬆的狗狗可以成為非常具安全感的「安全處所」,保護牠不受高溫寒冷或陌生人的侵擾,並且作為牠進入社會化環境多次接觸控制刺激後再返回的基地(如果狗狗不認為車內籠子是天堂或車內不安全的話,車子顯然不是個選項!)
如果你的狗需要社會化,請協助牠!依牠所需的程度提供社會化。你將看到一點兒一點兒的刺激會比直接把牠丟入極度刺激的環境來得進步快,如果你看來似乎沒有進度,考慮尋求專業協助。有了好的訓練計畫較可能有較好的進度,不會只是期待著情況改善,當然也較不會意外讓問題變本加厲。
你要當個知道何時應讓你的狗社會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