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安定訊號相關的研究,總是很令人高興
如同任何新的事物,在還沒有科學數據驗證之前,我們可能就必須先行試用
在明白潛在風險之下,設法不過度依賴或盲從
有科學家來協助提醒把關,對大家都是好事
我的原則始終沒變
推廣安定訊號是因為它讓人留意到狗狗的微妙訊號
提昇人的觀察力及同理心,也反思自己的行為
 不過,非常希望科學家加快腳步,期待更多的數據
Vicki


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應該把這些狗狗行為稱為安定訊號嗎?
(Should we call these canine behaviors calming signals?)

原文出處:The Bark》狗狗資訊網站
作者:美國Karen B. London博士,寫於2017/6/2
認證應用動物行為專家及認證專業訓犬師
專司重度狗狗行為個案,包括攻擊行為
著有五本狗狗行為及訓練書籍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安定訊號」是由挪威訓犬師吐蕊魯格斯命名的一些狗狗行為模式,她說狗狗使用這些訊號迴避衝突,避免攻擊,安定其他狗狗並且與其他人犬溝通資訊。自從2006年魯格斯出版英文版與狗對話:認識犬類安定訊號(中文初版書名)》(On Talking Terms With Dogs: Calming Signals)一書,人們就廣為流傳諸如舔舌、嗅聞地面、打呵欠、搔癢、移開視線、邀玩姿勢、坐下、趴下、柔和眼神、眨眼或甚至打噴嚏等等是社交訊號,有助安定狗狗週遭的其他人犬。

(譯註:該書中文版已改名為《狗狗在跟你說話!2 如何看懂毛小孩肢體語言》,貓頭鷹出版)

 魯格斯的觀察非常吸引人,許多訓犬師和行為專家(包括我在內)都從她的發現獲益良多,然而安定訊號一詞在未經多少分析之前就成為日常字彙是個問題,在科學確認之前就使用某個詞彙描述行為模式的功能將招致挑戰,動物行為學研究嚴禁這麼做。這麼做的問題之一是,宣稱某些行為是「安定訊號」會產生偏頗,使人們很容易接受狗狗真的這麼做的說法。

 認為這些訊號能如此作用是個有趣的假說,然而自從魯格斯多年前與犬界分享了她的想法,關於安定訊號有何功用的研究依然不足,或者說尚需要後續努力才能判定不同行為是否具有不同功能,可是在缺乏嚴格科學研究之下,人們廣泛接受安定訊號的觀念。

 不過,近期有個前導研究調查了一些歸於安定訊號的行為模式有何功用,此研究是「分析家犬(Canis familiaris)種內的視覺溝通:安定訊號的前導研究」,目的是評估所謂的安定訊號是否用於溝通,是否減少了狗狗之間潛在的攻擊表現。這項研究觀察24隻狗狗,每次有兩隻互動,狗狗會和熟悉或陌生的狗狗互動,互動對象有公也有母。

 研究期間觀察到2130個安定訊號,最常見的是撇頭、舔鼻、定格不動和轉身。相較於沒有互動時,狗狗互動時較可能出現安定訊號,顯示安定訊號可能具有溝通作用,然而該研究並未證實這一點,因為社交互動時壓力較大,這些行為可能是社交互動中出現的壓力表現,在無社交互動時較少出現。事實上,魯格斯所謂的安定訊號多數也被認為是壓力徵兆。

 比起兩犬相距較遠時的互動,兩犬近身互動時出現較多的安定訊號(近身距離是以出現安定訊號的狗狗身長為準,在一點五倍範圍內)。

 整體來看,比與熟悉的狗狗互動,與陌生狗狗互動時出現較多安定訊號,但是遇熟悉狗狗時較常觀察到狗狗舔對方的嘴。

 研究裡的互動當中出現109次攻擊行為,在出現安定訊號之後從未沒有馬上就出現攻擊行為,但是在67%的情況之下至少在一個安定訊號出現之後,接下來就出現攻擊行為。開始出現攻擊行為之後若出現安定訊號,超過79%的情況會減輕攻擊表現,這些數據與認為這些行為具安定作用並減少攻擊性的說法一致,不過此初步研究尚且粗略,無法給予確切結論,需要有更多研究探索其他可能性,例如壓力對於這些行為及作用處於什麼角色,在歸入「安定訊號」的幾十個行為當中,每一個行為可能各具什麼不同功能。

 這個前導(初步)研究雖然結果很有趣,但完全不能說它確切測試了犬類安定訊號的功能性,作者正確無誤地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這一點。雖然該研究想測試一個廣為接受的假說(許多行為模式有作為安定訊號,降低攻擊性的作用),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極重要的對照組。攻擊性降低的情形相當常見,此研究中,作者呈報了安定訊號出現後攻擊性降低的頻率,但是沒有呈報安定訊號沒有出現時攻擊性降低的頻率,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是因為安定訊號極多,相當可能在攻擊行為發生後的反應就是某個安定訊號(狗狗不可能在遭遇攻擊行為後全無反應)。

 為了評估這些行為的作用,知道在沒有安定訊號之下攻擊性降低的頻率有其必要。

 我們知道在沒有出現安定訊號之下常出現攻擊性降低的現象,因為作者呈報在相當多案例裡,接收到攻擊行為的狗狗會走開或跑走,拉遠兩犬的距離,這麼做通常會降低攻擊性。逃走並不是安定訊號,然而當兩犬距離拉遠,攻擊性通常就會降低。未來研究應該探討攻擊性降低或沒有降低時,狗狗的行為有何差異。

參考資料:

Chiara Mariti, Caterina Falaschi, Marcella Zilocchi, Jaume Fatjó, Claudio Sighieri, Asahi Ogi & Angelo Gazzano (2017).
Analysis of the intraspecific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the domestic dog (Canis familiaris): A pilot study on the case of calming signals.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18, 49-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cki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