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或轉貼請註明文章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訓練之於人──那些她們教我的事
作者:黃薇菁(Vicki)
原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現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兩個月前,我做了一件嚇到我自己的事,事件發生在幾秒之間,但是對我極為震憾,至今記憶猶新。
當天我在電腦前工作一天很煩累,受託去保母家接妹妹的小孩,帶著兩個外甥女,三歲大的Zoe自己走,六個月的樺在推車裡,我們走在人行道上。
三歲的小孩不易專注,東跑西跑,而且街上車水馬龍很危險,我也不可能一手推推車,另一手牽著她(除了推車設計不良以外,台北巿的騎樓和人行道簡直就是多重障礙跑道),所以我訓練過Zoe回家時要幫忙推妹妹的車車,這樣她一隻手會固定握住推車把手,不怕她跑掉,我從訓練自閉兒的TAGTeaching資料中學會這麼做,這種標的法(targeting)的運用效果很好,而且她回家後會驕傲地宣布:我今天幫忙阿姨推妹妹回家!有時候,只是一聲好棒對人類即具有極大的奬勵效果,更別說是全家一起稱讚囉!
這一天她仍表現得很好,乖乖走在我右側,手扶著推車,有點無聊,我呢,則迫不急待想把她們送到家,雖然只有五分鐘的路程,只想快點結束。
我注意著四周安全,突然聽到她奮力一跳,波!我知道她做了什麼
常在台北巿走路的人應該都有經驗,人行道上鬆脫的地磚會變得不平,有時下方會積水,可能是雨水或店家清潔用水,反正到頭來都是黑水一灘,於是成了定時炸彈,如果你運氣好,一腳踩對了點,骯髒黑水就會噴射而出,遭殃的通常是自己的另一腳,而這一次她小小的腳用力一跳,遭殃的是旁邊的我!
頓時我的左腳踝感到一陣涼意,一股噁心嫌惡之感驟然湧出,下一秒我轉頭過去看她,就是一幅令我驚嚇指數破百的景象──我的右手已經從背後掐住她小小的脖子,像是武俠小說裡的擒虎掌般,以姆指和食指扣住,其他手指則蓋住了她一半的右肩胛。(我覺得這個動作應該拜凱薩米蘭(Cesar Millan,見賞罰分明一文)之賜,剛好那一陣子檢視訓練方法,不斷看了他如何制服一隻攻擊性吉娃娃的片段,雖然我極反對他的方法,顯然看過之後這個視覺印象就留在記憶裡,現在不自覺地轉換成行為)
我不敢相信自己做了這種事,雖然不是用力掐下,我當場看著自己的手愣住,Zoe不知情,轉過頭對我天真地笑,看到我瞪大雙眼的『猙獰』表情後她馬上收起笑容,把眼睛別開,我想控制「災情」,別進一步嚇到她,於是用平常的語氣告訴她:「下次不要這樣跳,髒水會弄到腳腳,知道嗎?」她擔心地說:「知道。」我們默默走回家,事實上我是因為自己驚嚇過度,沒法說出其他的話。
已經很久了,上次類似的事件在四年前,我剛選擇成為響片訓練師,對象是當時三歲的姪女,洗完手我正在幫她擦乾,她不知做了什麼事情,我一股氣上來,下一秒即在她的手心用力打了一下(訓練師的timing訓練很有用吧!苦笑…),這個動作讓我們兩個楞在當場,因為在我們的互動中我從來沒有打罵過她,自此之後我特別警惕自己,克制衝動的反射動作很重要,沒想到四年後又舊事重演。
我以行為和訓練為業,至少應該明白自己為何出現某些行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到底這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反應是天生或後天學習而來?難道人性本惡?天生就會以惡相對?我不知道別人如何,但是我的這類反應在我沒用大腦思考,感到疲累且以情緒行事時就會跑出來。
就這兩個事件而言,如果我今天面對的對象是成人,尤其是體型比我高大的成人,我不認為自己會出現相同的行為,所以我雖然沒有理性思考,但仍自動依對象調整了反應方式,因為對象是弱勢的幼童,所以我才會作此反應(基本上可以為所欲為吧?)。我們根深蒂固的處罰文化似乎深深刻在腦中,慢慢形成了反射反應,在我們不經意時就會冒出頭,連我們自己也不知為如何,看來我是如此。
即使經過幾年下來的響片洗禮,觀念力行,百密仍有一疏,顯然我是人,我會犯錯,但這不該是藉口,人本來就是動物,但人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在於我們有理性也有同理心,我現在非常明白,過著響片生活並不容易,不但有來自他人和社會的壓力,還有必須克服自己的挑戰,當非理性的自我蠢蠢欲動時,設法讓理性的自我大聲說話是我的課題。
送Zoe進家門前我看見她右肩近脖子處有塊泛紅皮膚,應該就是我手指按下的地方,經過了十分鐘依然很明顯,家裡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Zoe說不會痛,但是我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