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考慮走向正向訓練之路

 

(The Crossover Files – Considering Positive Dog Training)

 

原文出處:http://lifeasahuman.com/2012/pets/the-crossover-files-considering-positive-dog-training/

 

作者:加拿大訓練師Eric Brad 寫於2012/02/22

 

養狗及訓犬已二十多年,於2002年從傳統訓犬跨域至正向訓練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原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譯文現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從傳統訓練進入正增強訓練的過程稱為「跨域」(crossing over)。

 

 從較熟悉且較為社會接納的訓犬方法跨域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該考慮這麼做的理由有很多,但是許多人還是這麼做了,我們來看看如何才能跨域。

 

 談到訓犬,多數人使用他們習於使用的方法,尤其過往有過成效的方法。有些人向他們認為懂狗的朋友尋求建議或向當地訓犬社團尋求指導,然而有些人則轉向雜誌、寵物店或網路獲取任何他們可讓狗去做某些事的建議,或者更可能的是尋求任何可讓狗停止某行為的建議。依我的經驗,我極少看到飼主考慮把整個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向訓練一途。

 

 對我而言,是訓練某隻狗的徹底失敗迫使我們改變,當時的選項是若非找到新的訓練方法,不然就幫牠找個新家。不過,我想對多數飼主而言,正增強、響片和行為科學訓練法等等一切似乎複雜得沒有必要,當有人談起或推薦這些,它似乎有點讓人搞不懂:畢竟我的狗和我相處得不錯,不是嗎?

 

好狗狗或「還過得去」的狗?

 

 我們的狗只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把狗與工作、私生活、家庭及人際關係作平衡,所以我們大家都花上我們認為適當的時間訓練牠們,儘可能讓牠們融入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一隻「愛因斯坦」狗或完美服從的狗,我們有我們的目標和期望,但我們也有實際現況,現實是,依我們能花在協助狗狗的心力來說,通常狗狗是「還過得去」。

 

 這便是我從狗及訓練學習到的許多事真正改變我人生的地方,有句話大致是這麼說的:「多用腦子做事,不是多花力氣。」我們從有科學根據的現代訓犬法所發現的工具使我們能夠這麼做──更聰明的做事,我們現在花在訓犬上的時間和心力沒改變,但是牠們從「還過得去」變成了超棒的狗,一切都因為我們使用了更有效率的策略。

 

 你對你訓練的狗滿意嗎?我相信你是如此。你已竭盡所知所能,即使牠不是全世界最聰明的把戲狗,你和牠相處愉快。所以,當有人告訴你有一個可以更棒的訓練方法,你可能會說:「謝謝,不用了,我們目前相當開心。」我十五年前也會這麼說。

 

紀律文化

 

 「服從」、「命令」、「糾正」──我們對待狗的態度似乎來自紀律文化。我記得我年輕時有人教我,有人必須向狗展現我們是牠們的「主人」,這樣才不會發生壞事,結果是狗老早知道誰是老大,因為食物、水和庇護所都由人類給予。此外,我們的狗經過數百年選擇性培育,牠們樂意熱切地想成為人類同伴,而且另一事實是,只需一點點清楚溝通和一些早期教育就不會讓我的狗做出「壞事」,如同紀律做得到的一樣。

 

 不過即便今日,這種紀律文化持續出現在狗的四周,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護人們不受「危險」犬隻為害所制定的法律(注意,極少法律保護大眾不受「危險」飼主之害!),我們可以看到立法禁止飼養「危險」的犬種,我們可以看到訓犬課上和訓練講師依然大力宣揚暴力為主的訓練以及如何讓狗知道誰才是 「老大」的示範。坦白說,有很大的社會壓力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對我們的狗「表現強悍」。

 

 那麼,當人們抗拒相當不須「動手動腳」的現代增強訓練技巧,這令人意外嗎?這麼「抱」狗行嗎?這不是「賄賂」牠們去做我們想見的事嗎?如果我們不教訓牠們,牠們不就得了便宜卻沒人「追究」嗎?面對這類爭議很不容易,沒有又快又簡潔的方法可以用幾個字總結正向訓練的優點,難怪人們對於正向訓練者和行為科學抱持著懷疑眼光:如果這些人不向狗展現誰是老大,他們到底在幹嘛呢?

 

經驗之談

 

 很多飼主養狗已經很久了,我的太太甚至想不起來一生中曾經有過沒狗陪伴的日子,對我們許多人而言,狗是我們不想缺乏的一部分人生,有了這些經驗,難怪許多人覺得他們知道所有關於狗的事,因為他們和狗生活了這麼久,但是「經驗之談」真的是智慧累積的經驗嗎?在我遇上了對狗缺乏了解的挑戰以前,我也以為自己相當懂狗。

 

 只因為你曾養過12隻狗,牠們全可鬆繩散步,不曾咬人也喜愛任何進入你家中的人,並不代表你是優秀的訓練師,這代表你所做的足以應付你想要和你的狗過的生活,這可能花了很多心力和練習,也可能不必。只因為你發現了一個方式可讓你的狗出現你想要牠做的事,不代表你發現了最好的方式。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且喜歡自己知道的東西讓人感到某種自在,不必重新檢視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用來訓練自己的狗,省下很多時間和精神。對我而言,當時我是沒有選擇。對多數人而言,他們沒有充足理由挑戰長年以來自己對待狗及看待狗的方式,我猜想牛頓爵士可能會稱這是某種「智慧慣性」。對我們多數人,改變不是易事,而且通常會被避免。

 

諸多理由

 

 從較傳統的對狗觀念過渡到正向訓練不是易事,我為作此改變的人們喝采。我對於這些人抱持莫大敬意,他們不像我一樣,直到遇上困境才重新考量自己與狗的生活方式及訓犬方法。揮別現狀是很困難的事,而且在人生裡走出任何一條新路都不是簡單的小任務。

 

 無論是看了太多電視訓犬、自以為無所不知的鄰居對你嗤之以鼻地微笑,或是服從訓犬課程講師耐著性子對你禮貌微笑,你承受著很多隱約的社會壓力,要你以過去一直以來的作法訓練你的狗或至少以大家認為應當的方式訓練。我們的紀律文化說,如果你不向狗展現誰是老大,那麼你就不是個有責任感的公民。

 

 而且,你訓練你家狗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沒有問題,不是嗎?或許它並不完美,但是對你來說它還「過得去」。如果這是你的真實感受,那麼你真的沒有改變的理由。不過如果有個更好的方法呢?如果有一個更聰明的方法,只花一半力氣就可以獲得「過得去」的成果?你會想花心力這麼做嗎?即使你週圍偏好傳統作法的人不贊同你這麼做,或告訴你沒有必要去了解正向訓練,你仍會想這麼做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很容易接受很多有關訓犬的「傳統之見」,依循我們已知的東西比學習新知來得容易。改變很難,改變可能令人害怕,不過,如果「過得去」可以變成「更好」呢?如果「紀律文化」不是唯一能培養出超棒狗兒的方法?如果你像我一樣,在與狗生活幾十年後才發現,有一個更好、更聰明也更有成就感的方式可以與狗共處、共同生活及訓練牠,你會設法找出一個跨域到正向訓練的方法嗎?

 我希望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iCT 的頭像
    VickiCT

    動物的事‧響片訓練

    Vicki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