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關於攻擊行為的迷思

(Myths about Dog Aggression)

原文出處: http://www.dogster.com/topic/dog-aggression/

作者:美國KPA響片訓練師Casey Lomonaco

譯者:黃薇菁(Vicki

文原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譯文現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關於攻擊行為的迷思多不勝多,讓狗兒、愛狗人和一般大眾面臨風險。

 

1號迷思:攻擊性犬隻是天生的,不是後天造成。

 貼心可愛的幼犬長大後不可能變成會攻擊開咬的狗兒,對吧?

 錯了!

 養成狗兒和人類的行為及個性時,先天與後天通常具有同等重要性,創造出激動犬或攻擊性犬隻相當容易,即使幼犬天生有優良遺傳──即使牠的祖宗八代全都是協助犬。

 如何讓這麼優的幼犬出現攻擊問題呢?

 不讓牠社會化

  。把牠關在屋裡或院子裡,直到社會化黃金期結束。

  。讓幼犬至少到了六個月大才見到陌生狗或陌生人,然後再想不透幼犬為何「嚇得半死」。

  。等到狗兒持續出現攻擊行為多年之後才去找訓練師,對他說:「我們需要在兩天內解決這個問題,我週末就要生孩子了!」然而當訓練師無法魔杖揮揮就解決問題,感覺這個人令你很挫折。

 不教導幼犬使用嘴巴的禮貌

  。在牠咬人行為沒有改善時,只是把牠關籠或放逐到後院,希望牠「長大以後就會好!」

  。不尋求協助,也不奬勵輕輕用嘴的互動。

  。不利用以手餵食的方式改善你與狗的情感連結及嘴勁控制。

 常常使用洪水法。如果你的狗害怕狗,把牠丟進一個房間裡,與50隻蹦蹦跳跳、令人討厭的大狗一起,繼續抱持著希望:「牠習慣了就好!」

 確保幼犬遇到陌生人犬時獲得很多不快經驗

 。常常對牠大罵及拉扯項圈

 。不製造讓牠成功的機會,總是在你知道牠無法成功(超乎極限)的環境裡訓練

 。忽略幼犬的緊迫訊號,一直逼迫牠,直到超乎牠能自信忍受的極限,於是你教會牠,牠無法信任你保障牠的安全。

 忘記幼犬只有九個月嬰兒的心智能力,把牠當成階下囚對待!

 。對牠做很多把牠嚇得半死的事:對牠破口大罵、因牠保護資源而處罰牠、打牠、電擊牠、強迫牠四腳朝天、咬牠的耳朵、在牠撲人時用膝蓋頂牠胸口等等。這些處理早早就教會牠──這個世界很可怕,既然人類沒法保護牠,利用自己的牙齒自衛才是有用的生存策略。

 幼犬滿四個月後就不再進行社會化

 。不再讓牠接觸陌生人犬,直到牠一歲半到達成年(等同人類四歲)。

 忽視各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一隻「和善」的狗絕對不會有第二個恐懼期是吧?

 問題初現時不尋求專業協助

  期待它會「自動消失」,等到你被狗兒行為搞得筋疲力竭,剩下兩天就要把牠安樂死了才尋求協助,然後要求訓練師在兩天期限裡把牠「治」好。

 恭喜你!你已打造出攻擊行為及激動犬的問題!


2號迷思:特定犬種才有攻擊行為

 當美國政府以這個迷思針對特定犬種立法禁止,這個迷思等同造成了令狗受害的大屠殺。特定犬種法案的擁護者想要你相信的是,只有比特犬、德國狼犬、杜賓犬、羅威那犬、鬆獅犬等是高攻擊性的犬隻,而拉不拉多犬、黃金獵犬、米格魯犬和其他「和善」的犬種永遠不會咬人,這個說法本質上就是明顯的錯誤。

 比起犬種,社會化經驗飼主管理狗兒的能力狗兒學習嘴勁控制的成效以及狗兒的生活經驗更可能取決狗是否會咬人的風險。

 身為混種鬆獅犬的飼主,這個迷思真是讓我火冒三丈,我的狗比許多「和善」犬種的狗兒訓練得好多了,那些狗兒放縱失控,風險才更高。

 有些比特犬是協助犬,德國狼犬以執法工作稱著,羅威那犬、杜賓犬及比利時狼犬等犬種亦同,也有吉娃娃、博美犬和巴吉度犬把人們咬得必須去就醫。

 任何犬種都能夠咬人,也會咬人,有些狗可能咬得較嚴重,有些狗可能較能容忍引發攻擊行為的刺激,有些狗可能天生就懂輕柔用嘴等等,不過任何狗兒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都有能力開咬,牠們也會這麼做。

 

3號迷思:可是,小型犬咬人低吼的時候好可愛!

 小型犬咬人或低吼的時候,人們投以大笑──噢,吉娃娃?咬人?哈哈哈哈哈哈!那是什麼?牠嘴裡有根斷指嗎?

 等等,這並不好笑,對吧?

 攻擊行為永遠都不可愛,也不好笑。

 我的狗吃生食,我也有很多餵生食的朋友養了玩具犬種,我曾看過不及4.5公斤的狗兒輕易咬斷比人類小指頭、幼兒耳朵或鼻子或眼窩更具挑戰性的骨頭。

 我的一位朋友現在是行為諮詢師,她曾救援過一隻史奇派克犬和博美犬的混種犬,這隻狗過去經常把人嚴重咬傷(第五級咬傷,稍後說明),讓她自己、家人、朋友及幼小孫子都處於極高風險,她做了很多很多的訓練和管理才能夠保住這隻狗的命。

 小型犬(尤其愛咬人及低吼者)常被人抱著走,飼主這麼做有很多理由:可能想讓牠感到安全,或者覺得這樣才能保護客人不被牠們小小銳齒咬到。如果狗兒依然沒安全感,牠可能會轉移對象而咬了抱牠的人(通常咬臉),或者咬到身旁人們的臉。

 不管咬誰,這個情形不安全、不好笑、不酷也不該置之不理。

 請儘快尋求經驗豐富的合格訓練師協助,你必須從嚴挑選,向狗兒有類似問題的飼主詢問他對訓練師的看法。

 請謹記:越常讓狗兒練習咬人,牠們咬人就會變得越厲害!早期迅速的干預措施是你的朋友!

 

4號迷思:咬不就是咬嗎?

 一隻空咬(譯註:不接觸皮膚)的狗和一隻經常咬傷人或讓人住院的狗有很大差別。

 獸醫行為專家伊恩‧ 唐拔 博士創造了一個有助簡單了解咬傷程度的分級表,把傷重程度分為六級。記得我朋友的博美混種犬嗎?牠經常咬至第五級傷,但牠體重不到9公斤

  什麼是第五級傷?請見以下分級:

  第一級:狗兒低吼、前撲、露齒,牙齒沒碰到皮膚。多半是威嚇的行為。

  第二級:牙齒碰到皮膚,但沒有咬出洞,可能因狗頭部或嘴吻而留下紅色齒痕/輕度瘀青;可能因腳掌或爪子而有輕度抓傷,輕度表皮擦傷也在此級。

  第三級:咬出洞,深度約一半犬齒長度,可能一至四個洞,咬一口,沒有撕裂傷,沒有咬著甩。瘀青。

  第四級:咬一口,咬出一至四個洞,洞深超過一半犬齒長,通常接觸皮膚/咬出洞的牙齒不只是犬齒;黑色瘀青,撕裂傷及刮傷,狗兒緊咬著並咬著甩。

  第五級:多次開咬,第四級傷或更重,是一致重復的開咬攻擊。

  第六級:任何致使人類死亡的咬傷

 是的,小小狗咬人也可能很嚇人,對吧?

 嘴勁控制應該在幼犬期開始訓練,也應該透過與狗進行適當社交互動及人類直接干預的作法來讓這個訓練更加紥實,既然我們已知所有狗都能夠咬人,也會咬人,為了有備無患,教導牠們儘可能輕柔用嘴極為重要。

 如果不立即採取干預措施,原本咬傷等級較低的狗有可能會提高咬傷等級。咬人如同任何機械技能,熟能生巧,狗兒越常練習開咬,牠的技巧將會越好。

5號迷恩:對人有攻擊性=對狗有攻擊性

 我認為,要是我們能不把狗想得那麼低能,許多廣為流傳的訓犬迷思應該就會消失。

 即使學習時再怎麼有障礙的狗兒也有足夠智商知道人類不是狗,狗不是人類。我們聞起來不像狗,我們看起來不像狗,我們玩的方式不像狗,我們吃的方式不像狗,我們不會去聞跨下(感謝老天!),我們通常不會跨騎人腿(我當酒保時服務過的一些大學兄弟會成員則是例外。)

 有很多狗對人會激動或對狗會激動,但並不是對人犬都會。

 你的狗不喜歡其他狗不代表在無狗的環境裡,牠將會傷害你的祖母或幼兒。

 轉向攻擊是當狗兒無法接近使牠出現攻擊行為的對象時,轉而向最接近牠的人或熟悉的狗發洩挫折,這種行為並非不常見,所以這類狗兒在刺激出現時必須謹慎管理(所有狗兒在刺激出現時本來就應該謹慎管理,所以這不該太令人意外或造成極大不便)。

 有些狗可能對人或對狗同時都出現激動,不過一般來說,對人的激動性和對狗的激動性沒有關係,是不相干的問題,需要分別在不同治療情境中進行處理。

 

請點閱 第12號迷思:關於攻擊行為的迷思:服從治癒攻擊行為,攻擊行為表示缺乏服從

 

其他迷思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cki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