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讓虎鯨和海洋公園雙贏
(A win-win solution for captive orcas and marine theme parks)
原文出處:美國CNN評論 http://edition.cnn.com/2013/10/24/opinion/blackfish-captive-orcas-solutions/index.html?sr=sharebar_facebook
作者:納歐蜜羅絲博士(Naomi A. Rose, Ph.D.),寫於2013/10/28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編輯的話:納歐蜜羅絲博士(Naomi A. Rose, Ph.D.)是美國動物福利組織(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她與英國默林娛樂集團(Merlin Entertainments Group)正合作設立圈養瓶鼻海豚的第一個保護區,她大力倡導圈養鯨豚的福利已不止二十年。
紀錄片「黑魚」(Blackfish)說明了許多不該圈養虎鯨(譯註:又名殺人鯨)的理由,這些理由由來已久。
該片的提論是,這些聰明的大型獵食性動物對訓練員來說很危險,不過虎鯨也因被拘限於水泥池內而直接受害,而且有越來越多科學證據支持這個常識性結論。
最新資料顯示,無論年齡,虎鯨的圈養死亡率可能是野生者的三倍以上,這代表壽命較短,而且可能因數個因素所致。首先,圈養的虎鯨過胖,如同人類的沙發馬鈴薯,因為世上最大的虎鯨池不及野生虎鯨最小活動範圍的0.0001%。
第二,牠們生活於非自然形成的人工鯨群,社交常不融洽,導致長期緊迫,因而壓抑免疫系統,使圈養虎鯨容易感染野生虎鯨通常具抵抗力的疾病。
第三,牠們常強迫症似地不斷啃咬金屬閘門而咬斷牙齒,即使定期沖洗、清理鑽洞,斷齒成為細菌進入血液的明確途徑。
這些是明顯的因素,當然還有其他促成高圈養死亡率的因素。
所有因素基本上只代表一件事:圈養使虎鯨死亡。
沒錯,牠們可能活著娛樂觀眾多年,但是圈養的緊迫因素終究使牠們付出代價。圈養虎鯨極少活至中年(公鯨約30歲,母鯨約45歲),多數圈養虎鯨在以野生虎鯨標準來看還很年輕時就死了。
對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包括美國海洋世界[SeaWorld])來說,訓練員安全和虎鯨福利的兩難局面有個雙贏的解決方法。
這些公園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合作,設立可以讓圈養虎鯨作行為調整及退休的保護區;可在溫水或冷水的自然棲地裡採取海上箱網、或在海灣出口圍網的方式。它可以讓動物從表演退出,得以喘息,不再經常接觸源源不絕的陌生人(對於鯨群社會以家族和穩定性為重的動物而言,這完全是不自然的情況,虎鯨社會裡基本上並不存在「陌生人」)。社交不合的動物不會被迫同處一池,而且保留家族鯨群。
表演訓練員不再有存在必要,專業照護員將繼續訓練退休虎鯨接受醫療程序,但他們不會入水也會保持安全距離(動物園術語叫做安全接觸[protected contact]),而且他們與虎鯨直接互動的程度取決於每隻虎鯨的選擇。
然而這些保護區的設立前提是,有一天區內不再有動物,禁止繁殖,這樣在數十年內圈養虎鯨就會消失不再。
全球有許多野生動物保護區收容馬戲團、路邊動物展示及私家圈養的遇難動物,例如大型貓科動物、大象和黑猩猩,因此這類陸地動物收容機構的商業模式(通常是非營利)已良好設立,可以移作為虎鯨模式。
野生動物保護區可以有時對外開放,但儘可能減少大眾與動物的互動,訪客中心可以提供教育、即時遠端觀看動物的影音和紀念品店,如果鯨豚收容中心的地點適宜,甚至可以作為高自律賞鯨的基地。
海洋公園逐步減少虎鯨表演並不必有經濟損失,這是個轉變型態的提議,沒有處罰用意。
設立鯨豚保護區並非全為紙上談兵,默林娛樂集團正與美國鯨豚保育組織(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非營利環保團體)設法設立全世界第一個瓶鼻海豚保護區,美國鯨豚保育組織召集了評估概念可行性的小組,而且該公司現在已鎖定幾個可能地點,也正研究退休海豚族群所需要的運作架構。
在2010年海洋世界訓練員Dawn Brancheau發生死亡悲劇之前(譯註:她在表演中被虎鯨咬住馬尾甩動並帶入水中),主張反對圈養虎鯨的聲浪主要來自動保人士,海洋公園基本上忽略他們或嗤之以鼻,當這群人是呱噪過時的少數。
現在,即使是海洋世界的堅定支持者也猜想著,是否是時候思考水泥池之外的作法了呢。
此外,海洋哺乳動物科學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對虎鯨是否適合圈養展示保持中立,現在他們終於看到了表態的必要性,十二月底的第二十屆海洋哺乳動物生物學雙年會將設有圈養虎鯨的專家討論會,這是全世界最大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學會首次公開討論此題。
虎鯨公開展示始於1964年,隔天人們即開始辯論它是否是個好主意,無論對人或虎鯨,不過直到1970年代,它才真正被人熱烈討論,接下來25年間它一直主要是邊緣話題,1990年代中期美國電影威鯨闖天關上映及殺人鯨主角凱可(Keiko)的野放復育成為熱門議題,如今多虧紀錄片「黑魚」的部分貢獻,人們逐漸建立的主流意見及共識是虎鯨不該被圈養。
海洋公園可以與時俱進或被抛在後,這是他們的選擇。
本文評論主要來自納歐蜜羅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