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何時不該讓狗兒進行社會化-上篇

(When You Should NOT Socialize Your Dog – Part 1)

原文出處:http://blog.caninesinaction.com/2012/08/when-you-should-not-socialize-your-dog-part-1/

作者:KPA響片訓練師Laura VanArendonk Baugh  寫於2012/8/30

譯者:黃薇菁(Vicki

譯文原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

譯文現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這寫錯了吧?我的意思是,專業訓練師絕不會反對社會化,對吧?

 你一定意想不到。

 當然,問題不是社會化本身,它永遠是個好主意!問題在於許多人對這個詞的理解及假設。良好社會化向幼犬或狗兒介紹新的事物,甚至可能給牠一點兒挑戰,讓牠對它留下好的經驗,對啊!這地板表面是有點奇怪,但是我們學習到如何在上頭玩耍;對啊!那傢伙的帽子史無前例地怪,但是他也知道如何玩碰標的給賞的遊戲!

 社會化對於適當的腦力發展及社交發展極為重要,事實上,我認為多數訓犬師可能會說缺乏社會化是導致客戶問題的首要肇因:對陌生人低吼,對客人過度激動且過度粗魯,輕咬小孩子,看獸醫時需要戴口罩,散步時看到另一隻狗就抓狂--所以這些常來自缺乏良好社會化。

 我們都聽說過幼犬社會化的重要性(至少我是希望大家都聽過),很多研究和討論針對在哪一週的發展過程獲得哪種經驗化會最好,不過這些是相當細節的爭議,沒有人爭論社會化本身的重要性。


有關社會化的對話

 挫折的狗兒飼主:「我不知道牠為什麼這樣,牠對[某情境]從未有過不好經驗。」

 訓練師:「那牠曾有過多少好的經驗呢?」

 挫折的狗兒飼主:「...

 挫折的狗兒飼主:「...那你要怎麼解決這問題?」


不該做什麼

 那麼,我說「何時不該社會化」的意思是什麼?

 問題如前述,不是在於社會化,而是許多人對這個詞的理解及假設,請謹記,社會化讓幼犬接觸新事物並且讓牠在挑戰出現時成為「贏家」,不過太常發生的是,人們只想到讓幼犬接觸新事物,於是有時他們原本意欲的社會化其實製造了更多問題,非預防問題。

 這很容易發生於安靜表現緊迫的幼犬或狗兒(註),有位飼主無法理解自己的狗竟會對路經的小朋友出現威脅行為,他向我解釋他已特意讓他的幼犬對小孩子進行社會化,每隔幾天他就會帶幼犬去附近小學,讓十幾名小朋友圍著牠,拍撫牠,抱牠,在四週興奮大叫及跑來跑去,他說:「牠從來不在意,牠喜歡這樣,在他們對牠上下其手時牠只是坐著不動。」

 這位善意飼主看來完美的社會化機會其實對幼犬而言是個惡夢,讓牠無法招架而且無路可逃,由於牠表現安靜不動,甚至可能表現出搖尾巴、舔舐及其他表示「我只是隻幼犬請不要傷害我!」的求和討好行為,看起來幼犬好像是在學習喜歡小朋友,然而隨著牠長大,牠停止幼犬的求和討好行為,開始出現較防禦性的行為,最後牠達成的結論是,最好的防禦是主動出擊。

 同時有幾十名小朋友是個極端例子,不過我其實太常看到這類情境的變化版本。社會化時如果有任何時候幼犬沒有主動表現樂在其中,倘若直到社會化結束還沒有這麼表現(如果牠學會克服短暫的挑戰就無妨),你這麼做可能有害無益。


如果幼犬是贏家,你就是贏家

 為了避免未來的問題,請確認以下:

  幼犬有可以逃脫的路線嗎?(牠能夠遠離機車/怪帽子/另一隻狗嗎?)

  牠是否不斷利用這個逃脫路線?或者牠對於回到這個挑戰很遲疑?(倘若如此,此時的挑戰可能太過度了)

  牠是否自願回到挑戰前?(很好,讓挑戰保持在維繫牠好奇心的難度)

  你是否利用食物誘導牠回來?


 這非常普遍,不過依我所見這是個錯誤,它顯示的不是幼犬的自在程度,而是食物的吸引力。我有時看到幼犬被食物引到令牠不自在的地方,專注在它上頭以免看到令牠害怕的事物,當食物消失,牠們抬頭一看就突然出現恐懼反應。當然,我在訓練時使用很多食物,但是食物是用來當奬勵,不是用來賄賂!


 下篇我們會談到在成犬身上一個極危險的常見社會化錯誤。

 

 

註:緊迫反應有兩個主要類別,一種是狗狗因緊迫而減少活動,動作變緩慢,變得一動不動,常被誤以為是「乖狗狗」或冷靜安定的狗兒,我的狗莎士比亞在雷雨時會這樣,若不仔細觀察可能以為牠只是在打盹。另一種是狗狗因緊迫而抓狂出聲,牠們較易引起關注,令人厭惡的程度較高,但常較早獲得幫助!

 

 

 

何時不該讓狗兒進行社會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cki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